中国韵文史

第七章 律诗之进展

龙榆生

  按:原书章内无小标题,为方便阅读,本电子版添加章内标题。电子版内容由手工录入,虽经多次校勘,错误仍在所难免,敬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留意,并使用“读者留言”功能不吝指正。

  “律诗”称“近体诗”,又称“今体诗”,盖与“古体”为对待名词;萌蘖于,而大成于佺期)、之问)。其体严对偶,拘平仄,有一定之法式,不可或逾。有谐协之音,与整齐之美,于诗歌为一变革;而不善者为之,往往流于平板庸腐;此其得失利病之大较也

“永明体”为律诗之雏形

  世称“永明齐武帝年号)文学”,应用四声八病之说,以制诗歌;而竟陵王子良武帝子)实为提奖。所谓竟陵八友”(萧衍王融谢朓任昉陆倕范云萧琛),多数研钻声律,而尤以沈约(字休文吴兴武康人)、王融(字元长琅琊临沂人)世为甚。《南齐书·陆厥传》称:“等文(当时以有韵者为文,无韵者为笔)皆用宫商,以平、上、去、入为四声,以此制韵,不可增减,世呼为‘永明体’。”此体之兴,据钟嵘称:“王元长创其首,谢朓沈约扬其波。三贤或贵公子孙,幼有文辨;于是士流景慕,务为精密,襞积细微,专相凌架;故使文多拘忌,伤其真美。”(《诗品》)虽持反对之论,而当时风气所趋,终于造成新局。之作,虽尚不能称为后来之所谓“律诗”,而已规模略具;例如王融之《萧谘议西上夜集》);

徘徊将所爱,惜别在河
衿袖三春隔,江山千里
寸心无远近,边地有风
勉哉勤岁暮,敬矣事容
山中殊未怿,杜若空自

平仄对偶,皆渐趋严谨;所异于“律诗”者,惟多至十句,及“失黏格”耳。

句律在朝之发展

  梁武帝萧衍)虽不遵用四声(帝问周捨曰:“何谓四声?”曰:“天子圣哲是也。”),而笃好文学;其子简文帝元帝,皆喜为轻艳之词,当时号为“宫体”;而精研律切,俨然律体之先。如简文《折杨柳》,五言八句,其中“叶密鸟飞碍,风轻花落迟”,直“律诗”之佳联。嗣是何逊(字仲言东海人)、吴均(字叔痒吴兴人)、王筠(字元礼琅琊临沂人)、柳恽庾肩吾之徒,莫不闻风兴起,争为啴缓。诗尤近人律体。如所作《慈姥矶》:

暮烟起遥岸,斜日照安
一同心赏夕,暂解去乡
野岸平沙合。连山远雾
客悲不自己,江上望归

几与初人格调无殊。阴铿(字子坚),与齐名;杜甫所谓“颇学苦用心”,可想见其句律之精警。此外如江总(字总持济阳考城人)、张正见(字见颐清河东武城人)、徐陵(字孝穆东海人),及北周庾信(字子山南阳新野人,肩吾子)、王褒(字子渊琅琊临沂人),薛道衡(字元聊河东汾阴人)、虞世基(字茂世会稽馀姚人)等,皆为“律诗”进展历程中之主要人物;而以庾信为之魁;杜甫称之曰:“清新开府”,又曰:“庾信文章老更成。”新体之局,而下开唐人诗之盛,庾信为承先启后之诗杰矣。兹录咏怀一首为例:

萧条亭障远,悽惨风尘
关门临白狄,城影入
秋风别苏武,寒水送
谁言气盖世?晨起帐中

对法理论促成律诗之建立

  初承旧习,旋有“上官体”与“四杰体”之产生。上官仪(字游龙陕州人)为诗,绮错婉媚,人多效之,谓为“上官体”。标“六对”之说,所谓正名对、同类对、连珠对、双声对、叠韵对、双拟对(说详《诗苑类格》,引见谢无量《中国大文学史》);其女孙婉儿继之,对法益精,因以促成“律诗”之建立王勃(字子安绛州龙门人)、杨炯华阴人)、卢照邻(字升之范阳人)、骆宾王义乌人),号“初四杰”,王世贞称其“词旨华丽,固缘之遗;骨气翩翩,意象老境,超然胜之,五言遂为律家正始”(《艺苑危言》)。宾王有《在狱咏蝉》:

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
不堪玄鬓影,来对白头
雾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
无人信高洁,谁为表予

兴寄遥深,属对工切。盖律诗至此,已渐臻成熟之境,风骨亦视为高矣。

律诗之正式成立

  迨沈佺期(字云卿相州内黄人)、宋之问(字延清虢州弘农人)出,承沈约庾信之馀波,“又加靡丽,回忌声病,约句准篇,如锦绣成文”(《全唐诗话》),而律诗乃正式成立独孤及称之曰:“言之而中伦,歌之而成声,缘情绮靡之功,至是始备。”之外,又辅之以杜审言(字必简襄州襄阳人),学者宗之,而律诗遂风靡一世矣。兹举诗各一首以示例:

  《古意呈补阙乔知之》沈佺期

家少妇郁金,海燕双栖玳瑁
九月寒砧催木叶,十年征戍忆
白狼河北音书断,丹凤城南秋夜
谁谓含愁独不见?更教明月照流

  《度大庾岭》宋之问

度岭方辞国,停轺一望
魂随南翥鸟,泪尽北枝
山雨初含霁,江云欲变
但令归有日,不敢恨

《中国韵文史》: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二年版。
听琴斋主人制作(更新于二零二四年四月十三日)
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:longyusheng.org粤ICP备15040392号